职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职教研究>>正文
 
职业教育“金课”的特征分析
2022-03-02 11:37   审核人:   (点击: )

利用质性分析专用软件Nvivo12完成30个2020年国赛优秀获奖作品视频编码,得出职教“金课”模型框架包括教师素养、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五个核心要素,与“三教”改革存在着映射关系。其中,教师素养和教学团队属于教师层面,反映金课的颜色属性;教学内容属于教材层面的核心,反映金课的容量属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属于教法层面,涵盖金课的闪光点、落脚点、生长点。结合2020年国赛优秀获奖作品数据,得出职业教育“金课”特征。

一、在教师层面

1.教师深厚的精神素养与情怀反映“金课”的底色

教师的精神素养和情怀是职业院校教师个人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爱,落于行,传于教,包含理想、信念和情感三个维度,理想引领方向,信念促进实践,情感激励前行,是职业教育理念和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载体,是教师素养发展的动力源泉,引导“金课”的方向和价值,反映职教“金课”的底色。“金课”需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匠心育人,将“四有好老师”标准转化为强大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60名一等奖主讲教师在赛场上都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在教学中注重用理想牵动理想,用素养激发素养,将情怀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视野胸襟,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激起学生共鸣。例如作品“以青春之我筑青春中华”以“五四精神,传承有我”为载体,教师身正示范,将人生的价值定义为一种精神情怀,对社会的贡献和时代的担当,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中,用诚实劳动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教师优秀的表达和示教能力反映“金课”的本色

教师的表达和示教一般包括语言表达、肢体表达,即语态和教态,属于教师的个人特质,是知识、技能、素养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基本能力,反映职教“金课”的本色。“金课”需要教师“能说会做”,具备过硬的表达和示教能力,高超的技术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教态优雅,亲和力强。60名主讲教师中30名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展示,18名教师进行实训教学展示,12名教师进行一体化教学展示。有些教师展现出过人的语言魅力和亲和力;有的教师能说、能唱、能舞、能演,教学视频让人百看不厌;有些教师技术过硬,攻坚克难,发明专利。每位教师治学严谨、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声音洪亮、操作标准、示范清晰、教态大方,展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凸显了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和高尚的师德素养,为广大教师做出了示范。

3.教师有效整合资源创设情境反映“金课”的特色

职教“金课”的主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资源运用能力,要能整合资源,结合规范标准,合理利用软、硬件教学资源创设岗位情境,这是有别于其类型教育教师的特殊能力,反映职教“金课”的特色。全部获奖教师都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如虚拟体验情境、岗位工作情境、案例情境、实验情境、实训情境等,18个作品描述出教师开发特情案例库、汉字资源库、评分软件等教学资源。在软件方面比赛现场教师利用课件代替传统教学的板书展示教学内容,描绘工作过程,绝大多数教师运用视频、动画配合讲解、示范操作解决重难点问题,有些教师利用平台展示学生学习及工作成效,还有一些教师能够现场应用教学软件示教展示,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在硬件方面17位教师在赛场上使用了成套的仪器设备,10位教师使用了教学模型、教具等单件器材,其中5位教师在现场展示了自制教具,教学效果突出。教师不断创新,结合新技术、新专业、新标准自主开发或与企业合作研发教学软件和教具,推动教学贴近生产,使职教“金课”的特色更加鲜明。

4.专家引领专兼结合的优秀团队反映“金课”的亮色

打造“金课”需要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专家引领、专兼结合、跨界合作、德才兼备的教师团队,特别是企业导师直接参与教学是教师团队建设的核心亮点。大多数获奖教师表示,成绩的获得得益于组建了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得益于教授名师的引领,得益于企业专家的参与。在获奖教师中,正高级职称专家有5名,院系领导参赛的作品有4个,副高级职称教师33名,中级职称教师占比最大,接近50%,梯次鲜明,老中青传帮带效果显著。校际合作参赛的作品数量为5个,企业导师参与教学的比例有所提高,有的企业专家不仅参与日常教学,还以兼职教师的身份直接参加比赛,充分发挥出团队协作优势。名师引领、跨校合作、强强联合,企业导师倾力相助,增加了“金课”的亮度。

二、在教材层面

1.充分结合标准和岗位要求彰显金课的宽度

教学内容在符合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容量,彰显“金课”的宽度。首先,“金课”必须符合标准,具体包括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顶岗实习标准、职业素养标准、技能考核标准(含1+X等级制度)与技能竞赛标准等。30个优秀获奖作品都符合各项专业标准要求,其中有4个作品体现出跨学科、跨专业结合,体现了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以及专业群建设的理念,近1/3的作品依据1+X证书制度选定教学评价内容,有的作品教学内容对接世赛标准,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其次,“金课”应充分结合岗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其本质特征就是教学对接生产。研究发现,获奖教师现场授课过程直接展示出高超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通过课程介绍视频反映出获奖单位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2个作品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职业岗位工作中的难题,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6个作品中提到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编制出学生素养规范等。

2.聚焦社会和生活热点问题彰显“金课”的广度

“金课”应能适度反映社会和生活热点问题,内容不仅限于教材、课堂、岗位,有一定的跨越,彰显“金课”的广度。30个获奖作品中有9个作品选题前沿,教学内容体现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如新能源汽车维修、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有6个作品结合疫情,如幼儿洗手歌、核酸检测、白衣逆行者等;有4个作品涉及到健康生活,如饮食健康、心血管用药常识、公勺公筷等;有3个作品涉及到节能环保,如低碳生态、“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等环保理念;还有些课程结合依法治国、扶贫脱贫、安全生产等社会生活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带入性强,被广泛关注,能够激起学生探究欲望,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3.全面有效落实课程思政彰显“金课”的高度

全面落实课程思政不仅是教学能力比赛的基本要求,也逐渐成为日常教学的基本要素,“金课”的课程思政要突出高水平的育人效果,不能只是浅层次的说教,更加强调有效的“落”和“实”,即落地无声,扎实有效,彰显“金课”的高度。研究发现,获奖教师多以工匠精神、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劳动态度、革命精神为载体落实课程思政,如作品“主题展览设计与实施”布置展览讲解任务时融入红岩精神,“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之旅”每个模块都突出民族音乐文化代代相传的思政主题。很多作品创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中体验,使思政元素从做中悟,由心而生,转化为行。

三、在教法层面

1.模式创新是“金课”的闪光点

近年来在教学能力比赛的引领下,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学习体验,已成为职教“金课”的闪光点。2020年,近2/3的优秀获奖作品在“信息化+模块化”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个性化教学范式。有的作品基于信息技术,如意向表达教学模式;有的作品基于工作过程,如识、查、救、防四步教学模式;有的作品基于学习方式,如五段五步混合型议题式教学模式;有的作品基于学科专业,如面向专业群的专数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的作品基于教学过程,课前初探,课中启思,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有的作品将信息技术与学习过程相融合,提出智慧交互、六步循序教学模式;有的作品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提出双线并行、三阶递进、六步提升教学模式。

2.能力本位是“金课”的落脚点

以学生为中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选用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金课”则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先进的理念、方法落地到课堂,践行行动导向,突出能力本位是“金课”的落脚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获奖的教学团队别具匠心,创新了行动导向型方法的形式,更加突出学生参与、能力培养,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议题式教学法”以议题为主线,学生以研讨的形式参与学习,“体验式学习共同体教学法”突出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小组体验的形式参与学习。这些新教法的共同特点都是以一种或多种递进式内容(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体验、感悟,进而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突出了“学生中心,能力本位”。

3.精准施教是“金课”的生长点

金课需要不断打磨,在改进中提升。研究样本中得到与“采集学生学习轨迹、实施教学评价,动态调整策略”相关的参考点数较少,这虽然与专家评委在比赛现场抽取的教学内容有关,但也能反映出“金课”在教学评价、调整策略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从现有数据上看,获奖作品在主观评价中校内教师是评价的主体,企业导师评价和学生的互评相对较少;在客观评价中一般依托平台实现,很难做到覆盖整个教学过程和实时检测提取。依托信息技术,精准采集学生数据、精准实施教学评价、精准推进学生个体发展将成为新时期职教“金课”的生长点。2020年国赛中少数作品有较大的创新,为职教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例如,有些教师应用“词云”功能,分析评价学生提交的答案、分享的心得,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能够体现云计算、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的教师设计甲醛喷涂评分软件,能够迅速采集学生除醛涂料喷涂成效,指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教师设计体感检测系统,能够监测餐厅服务人员手臂揭盘的动作速度和幅度,精准检测学生动作、规范学生操作,这些都是精准实教的典范,值得借鉴学习。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21 锦州师专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锦州市凌河区松坡路189号 / 邮编:121000